2月1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通報2024年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顯示,202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360.6萬億元,物流與產業加速融合創新,市場規模優勢進一步鞏固,需求總量持續擴張。
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即經濟運行中的物流實物量價值總額,為360.6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比2023年全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增長5.8%,貢獻率達77%,依舊是增長主力;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增長6.7%,貢獻率為11%,增長潛力明顯。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統計處處長胡焓表示,2024年,傳統產業物流進一步調整轉型,新興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例如,智能制造、高技術制造等高端產業,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智能產品均成為需求增長的突出亮點。
具體來看,2024年工業品物流總額318.4萬億元,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高技術產品物流量增速超過15%,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智能產品物流量分別增長15.6%、14.2%。同時,民生消費物流潛能釋放。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5%,帶動快遞業務量突破1700億件,創歷史新高。
進口物流在高水平開放下穩定增長。2024年,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8.4萬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能源類進口物流量增速整體偏弱,消費品物流增速穩中趨升,中間制成品進口物流增勢明顯,是進口物流改善的重要動力,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進口物流量全年增長12.4%和14.6%。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多項政策助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2024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4.1%,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各環節物流費用比率均有下降,運輸費用與GDP比率為7.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管理費用比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
成本的降低源于物流基礎設施升級完善,也源于物流結構優化升級。整體來看,物流樞紐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的物流樞紐體系,國家物流樞紐總數增至151個,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物流樞紐網絡,有力推動產業與物流的集聚發展,提升物流資源配置效率。
“新增樞紐在功能布局上更加科學合理,強化多式聯運、信息集成等綜合服務能力,實現跨方式、跨區域、跨領域的高效銜接與融合。”胡焓說,不僅是國內樞紐,海外供應鏈網絡也有所拓展,我國海外倉數量已超過2500個,新增國際航空貨運航線168條。
展望未來,胡焓認為,我國經濟基礎穩固、優勢眾多、韌性強勁、潛能巨大,為物流行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物流企業向高質量、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趨勢將持續增強。一方面,物流企業通過服務升級與產業融合,激發了新的發展潛能。重點物流企業一體化物流業務收入增長近13.7%,占比穩步提升,生鮮、裝備制造、服裝等專業細分領域供應鏈業務增長潛力巨大。另一方面,智能化轉型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自動化倉庫、無人機配送、機器人分揀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此外,隨著全球物流網絡的加快構建,制造業出海物流需求顯著增加,跨境物流迎來發展紅利。物流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提升跨境服務能力,為我國高水平開放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物流行業有望在降本增效、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