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全國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熱情進一步顯現。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從傳統產業基地到新興科創高地,一批聚焦新能源、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展現出中國經濟向“新”而行的強勁勢頭。
“各地主動順應新一輪的產業升級步伐,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高技術制造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基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向上證報記者表示,“科技創新”成為各地重大項目投資的關鍵詞之一,體現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活力。
多地重點項目密集開工
今年春節剛過,北京、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等地都有一大批重點項目簽約或集中開工,全力推動一季度“開門紅”。
2月10日,北京密云區舉行了2025年一季度“開門紅”集中開工儀式,6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達388億元,覆蓋保水保生態、高精尖產業體系建設、城市品質提升、增進民生福祉等多個領域。
此前,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江西吹響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沖鋒號”,1534個項目聯動開工,總投資6600億元。湖南長沙則召開了主題大會,并在會前舉行了預估總投資878.9億元的23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
2月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舉行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1個設區市齊上陣,150個重大項目亮相,總投資超35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360億元。
記者了解到,當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還公布了一季度全省集中開工重大項目情況,明確表示要壓緊壓實年度目標任務責任。
“一季度開局首戰至關重要,這些重大項目猶如春日里播撒的一粒粒種子,將為經濟注入強勁的底氣和動力,為實現全年好、全年穩奠定了堅實基礎!北本┐髮W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向記者表示,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浙江等地發出了明確的信號。
地方競逐“新賽道”
投資向“新”,項目“升級”“換道”,錨定新質生產力……持續優化投資結構,依然是各地投資項目的突出特點。
以浙江為例,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頭參加的均是向“新”項目開工活動,包括紹興市浙江星柯先進光電顯示產業二期項目、嘉興市潤澤智算中心項目、溫州市中廣核浙江三澳核電二期項目、衢州市先導智能傳感器產業化項目等。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首批重大項目更加強調在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方面的布局,結構上也更加優化,有利于推進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加快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同樣,湖南長沙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中,產業發展類項目170個,總投資733.8億元,分別占項目總數和預估投資總量的72%和83%,涉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
“投資結構的變化,反映出地方經濟轉型的決心!蔽虹骷伪硎,同時這也體現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活力,通過重大項目牽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中國正加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跨越。
投資背后的“乘數效應”
各地重大項目特別是“新”項目的密集開工,不僅拉動短期經濟增長,更有望釋放出長遠效益。
“春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集中開工的一些項目對于江西未來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苯魇“l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以總投資30億元的南昌博世電驅動系統項目為例,該項目建成達產后年營收將達50億元,可實現年產能超40萬臺套輕型商用車電驅橋,帶動上下游約40個配套項目落戶。
“每一個重大項目都是區域經濟的‘造血細胞’。”魏琪嘉表示,以創新為導向的投資既能創造就業崗位,又能催生新技術、新模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動力。
專家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仍存,中國通過加大新興產業投資,正逐步構建更具韌性的經濟結構。各地重大項目向“新”看齊,隨著更多創新項目落地生根,中國經濟必將迎來新一輪提質升級。(上證報) |